2019年,经历了带量采购、进医保的竞争后,医药行业的格局加速生变,在药品监管趋严,成本不断攀升的过程中,药企尤其是中标企业或进医保目录的药品生产企业对于药品的质量、生产研发成本等方面将更加注重管理控制。
这意味着整个医药行业不仅要对技术进行更新迭代,也要对制药设备、制药车间等硬件体系进行升级。制药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中标产品的质量,还需要保证产能。而且为了提高效率和合理控制生产成本,制药企业需要在药物配方、过程开发、制造和供应链阶段采用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实现高效且具有成本效益的生产、质量和分析,以确保安全、充足的药品供应。例如,固体剂量药物的连续制造,药品的3D打印,一次性生物反应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过程自动化等先进技术,并及时高效应对软件、传感器和控制的集成挑战,从而在总体上提升灵活性、敏捷性和反应能力。
根据弗戈工业传媒2019年中国制药设备市场研究报告中的信息显示,出于对药品市场发展的信心和企业收入提升,部分企业已经着手扩张产能,对制药设备的需求也有所上升,同时随着政策和对药品质量要求的提升,制药企业对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也有一定的需求。
从调查报告来看,227家制药企业中,共有180家企业正在或计划进行产能扩张,约占总样本企业数量的80%。其中147家企业正在执行产能扩张计划,占65.7%;33家企业已制定扩张计划并将在近期执行,占16.1%。只有18.2%的企业暂无类似规划。有产能扩张计划的企业均为近年来主营业务收入增加或所在目标产品市场需求扩大的企业。

企业产能扩张的方式以新建和改建生产线为主。在所有180家扩张企业中,选择新增产品线/生产厂房的企业有93家,占51.7%;选择改建/扩建现有生产线的企业有122家,占67.8%;选择收并购的企业有21家,占11.7%。其中有49家企业同时选择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扩张方式,占22.7%左右。同时选择多种扩张方式的企业基本采用新建和改建的方法。

2018年以来,国内不少制药企业都通过合作、扩建、并购等方式扩大再生产能力,进一步站稳布局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比如康臣药业与通辽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共投资5亿人民币用于技术研发、新车间建设,提高生产能力和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绿叶制药收购跨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的抗精神病药物布局中枢神经领域;修正药业在中医药全产业链广泛布局,进军大健康产业,布局医疗保健领域,开展行业并购;怡康医药与葫芦娃药业达成战略合作等。这些扩张企业原本就属于国内领先的制药企业,希望通过扩张产能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或者进军其他领域,全面布局全球市场。
企业的扩张计划增加了对制药设备的需求,其中对制剂类设备、药物检测类设备、制药用水类设备、药品包装类设备的需求最多,超过一半的企业需要采购这些设备。
此外,从调研可以发现,当前制药企业数字化进展较慢,大多数停留在简单的设备监控阶段,未来更多的企业会对数据可视化、故障预测预防等进阶功能有更多的需求,这意味着我国制药企业的数字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智能化生产系统功能众多,但企业最看重的部分是GMP数据管理。接近70%的厂家认为GMP数据管理功能最为重要,其次是质量及实验室数字化管理、电子记录集生产过程管控、全供应链信息追溯、包装物流及仓储管理智能化、设备智能化管理及运维。
智能化制药设备的应用能使得药品生产更加安全、可靠、灵活,促进药企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更有助于保障用药人的用药安全和医疗效果。制药设备企业必须以技术为中心,推动产品创新,抓住药企的真正需求,和具有数字化管理经验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属于自己的智能化制药设备,形成从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至数据价值的解决方案,提升自身竞争力。
未来中国制药设备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四大特点:从粗放扩张走向技术升级、从单机生产走向整体解决方案、从人工生产走向自动化生产、从国内走向国外。
